English

20世纪的中华医学

1999-04-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19世纪晚期起的100多年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西方近代科学体系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的主流,并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时代潮流面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中国传统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特殊氛围中发生、形成和发展的,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根源。中医学的显著特色就是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将人看作与所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整体:“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人体的健康不仅仅是各腑脏、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不必须保持相互间的协调一致——这就是中医所谓“天人一整体”和“人身一整体”的观念。自秦汉至明清中医逐步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基本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为标志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等比较完整的中医学体系。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本世纪以来,面对建立生物学、生理学、细胞学、药物学等近代科学体系基础上的西医药学体系传入和普及,被视为“国宝”的中医曾一度日趋式微,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曲折艰难的道路。

所幸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生态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整体关系重新认识和对包括中医理论体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中医“天人一整体”和“人身一整体”等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已越来越受到包括西方科学界在内的广泛肯定与重视。在中国医学界,经过长期的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不能机械地照搬西方医学理论作为参照标准;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应建立在对中医精华完整地继承基础上,同时广采博撷汲取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文明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医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医学这一东方文化瑰宝重放异彩。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学突破了几千年来家族式传授与教育方式,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教育在发掘传统遗产和吸收外来研究成果的同时,不断向更高层次拓展,涌现了一批具有更新意识的中华医学理论的承继者和开拓者,中国中医研究院首位中医肾病学博士肖相如就是其中的一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